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济南7月10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邢婷 实习生 任瑞铭)7月10日上午,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,解读《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(2025-2027年)》((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。据介绍,到2027年,山东省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,培育产值超20亿元的机器人制造领军企业3家以上,机器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质效明显提升,打造全国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应用新高地。
《行动计划》共分为总体目标、主要任务、保障措施三大部分,谋划了未来三年全省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成效、实施路径和支持政策。
截至2024年末,山东省拥有机器人上下游企业200余家,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近300亿元,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%。今年1-5月,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72.4%。目前,全省年营收过亿元的机器人企业突破50家,在人工智能算法、高精度减速器、智能控制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,涌现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,带动全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。
据了解,《行动计划》围绕技术创新、主体培育、产业集聚、场景拓展、要素支撑等5大任务,一体化推进出台18条措施,形成对机器人产业发展全维度、全周期的支持体系,让技术、人才、资金等要素在产业发展中高效联动,不断催生新的发展动能。
同时,山东注重前瞻性布局。推动资源要素和创新要素集聚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精准制定各市机器人产业发展“任务清单”。比如,在济南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测试验证平台,加快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;青岛一体化推进工业、家庭服务、海洋、康养等领域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集成应用。
按照《行动计划》,山东省将围绕整机、关键零部件和智能系统,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发展一批瞪羚和独角兽企业,做强头部领航企业,打造具有生态主导力和全球竞争力的“链主”企业,形成梯度培育、梯次成长的良好生态。
“下一步,山东将持续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,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拓展多元应用场景,助力机器人‘赋智’千行百业,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”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、新闻发言人王茂庆说。
富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